close

榮哥第一堂就要我們認清現實的工作生態

就算青年有熱血

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環境   長官會為了所謂的生存,自願的接下廣告包裝在新聞裡

未來就算再辛苦完成了調查報導卻被冤枉成是收錢後的作品似乎也不能做有力的辯駁

這是「原罪」,榮哥這樣說

 

當下想起七月份坐在辦公室裡寫稿時,不知道聽過多少次其他人在聯絡案場時說「我們是新聞,不收錢的」

真是有種工作價值崩解的心酸

「消費」明明是和大眾和生活這麼貼近的部份

當然也是該被關注的焦點,具報導的價值

卻是被別人覺得只是次要價值,還收盡好處?

 

我問榮哥,記者去參加這些座談寫這種稿子的時候,知情嗎

「是的,現在絕大部分的這種稿,記者都知情,但卻不能拒絕長官不寫

或許他們心理也掙扎,但不繼續做這工作也無法將對的想法影響別人」

 

實習的最後一週也去過幾場類似的座談

有些真的就是企業爲了promo製造出來的新聞活動

出發前天哥直說這家就是愛辦活動,但常常記者可以趁活動中訪問董事長其他新聞,完成必要的採訪活動,

兒活動本身時常基於某種禮貌只是帶個小方塊報導

 

看遍各家報紙也都大同小異的如此處理,心理感到踏實

因為記者仍是有判斷力,仍是可以維護那把尺

我這樣想著

 

但也有些座談,名字聽來很正式很客觀

實際內容又像是某些廠商聯合的Promo宣傳大會(只是不只一家而已)

當採訪回來,必須切角度寫成新聞時,難免也疑惑--

這樣的報導和那些拿了錢的廣編稿不都難脫宣傳之嫌嗎

 

發現學了新聞,卻更不懂新聞

 

每堂課的老師都有不同的標準,每個記者都對新聞懷抱不同的使命

它很寬又很窄,從資訊.廣告.分析調查都可以上到版面

朱老說:版面上的不全都是新聞

不是?我買報紙不正是要看新聞嗎?現在卻說版面上的不全是新聞

那麼這些記者還能有得到跑新聞的成就與價值嗎

 

沒拿錢就一定要寫出負面評價?

那麼所謂光明面的新聞豈不都是廣告版面

但媒體爲了生存願意用「專題」來當廣編稿的保護傘

也的確難要求別人在看到下一則辛苦完成的調查報導時不語帶嘲諷的質問一句:這次收了多少錢?

榮哥說:這是原.罪.

我卻感覺原罪說只帶給了自己心靈安慰的出口 沒有改變什麼

有個電視台記者這麼說,如果長官要漂亮的廣編稿,他寫

因為這個稿得到的額外收入反而提供他足夠的資金去調查背後的弊端

他發了廣編稿也在其他的新聞稿中揭露弊端

他認為這是某種平衡報導,只是時間拉長了,稿子分成了兩次

 

但錢還是收了

本質還是變味過

雖然有程度上的差異(一如敢寫「廣編特輯」而不是「專題」這點還是讓A報勝出)

卻不敢說這是不是有只是自己開啟的某一個安慰的出口而已

(睡前寫文章果然語詞都歪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mi w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